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学是什么科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理学是什么科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心理学属于什么学科呀?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心理学是…
面对自己一天比一天胖,是不是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样想通过节食减肥(却又懒得运动)?比如,我好不容易拒绝了晚餐的主食,但一周后两三周后,体重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持续上升!
为什么是这样?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吃饭的心理学知识,说说我们吃饭时会做的事情。
01
进食行为
饮食行为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能量需求而摄入食物的过程。它是保证人体生存的基本生物本能,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个体的日常饮食行为既包括为了补偿能量消耗而由饥饿暗示而引起的生理性饮食行为(Physiologicaleatbehavior);以及非饥饿条件下由愉悦和奖励驱动的心因性饮食行为(Psychoogeniceatbehaviour)。行为)。
心理性饮食行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限制性饮食、无法控制性饮食和情绪性饮食。
02
限制性进食
限制饮食(RetainEating)的概念最早由Herman等人提出。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概念被定义为个体为了维持当前体重或减轻体重而长期限制饮食的倾向(HermanMack,1975)。有限制饮食倾向的人通常是年轻女性。他们依靠自己的饮食规则,长期认知地限制自己的日常饮食行为,从而形成了限制性饮食习惯。这种饮食习惯使他们更容易忽视内部的生理信号。相反,他们会更加关注外部食物线索。现有大量研究结果发现,具有限制性饮食倾向的人虽然具有较高的自我关注度和节食动机,但在充满食物线索的外部环境中很难抑制自己的饮食倾向,表现出更多的过度饮食行为,导致饮食失败,进而导致肥胖风险
那么,为什么尽管我们限制了饮食,体重仍然增加呢?
来看看心理学家给出的一些答案吧!
1双轨制理论
所谓冲动系统,是指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的心理过程的自动处理。该系统主要是直接根据个体的感官信息做出行为反应,处理过程相对较快;而反射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冲动系统做出的直觉反应,该系统主要负责个体认知处理系统的执行功能并产生清晰的决策,其处理过程缓慢。
冲动系统和反思系统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一方面,冲动系统通过各种情感信息或非情感信息以及个体的行为倾向来影响反思系统。另一方面,反思系统根据个人行为的后果影响冲动系统。进行调整。这两个系统往往以协同的方式影响个体行为,并且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整个认知加工过程中,一个系统的激活可能会抑制另一系统的工作。
后来的研究人员试图将双系统理论应用到饮食相关的研究领域。例如:霍夫曼等人。(2009)发现,双系统的作用最终会反映在个人的自我控制结果中。——自控成功或自控失败。
此外,成功的自我控制还受到个人意图、边界条件、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Hofmann,Friese,Strack,2009)。当限制性饮食者面临食物诱惑时,一方面,冲动系统发挥作用,个体会有吃美味食物的冲动。另一方面,由于反射系统发挥作用,个体通过评估自己的节食目标和饮食后果成功地进行了抵抗。能量摄入过多。
2膳食边界理论
饮食边界理论(边界模型)指出,正常个体对外部食物线索的反应受到两个生理边界的影响,即饥饿边界和饱足边界(HeathertonPolivy1988)。
正常个体在饥饿边界状态开始进食,在饱足边界状态停止进食。因此,饥饿边界和饱足边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生理机制,其存在的目的是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达到维持自身体重的目的,限制性饮食者会在饥饿边界和饱足边界之间设置额外的节食边界。节食边界是心理需求触发的边界,其目的是调整自己的饮食。行为来达到体重控制的效果。
对于正常体重的人来说,生理边界起着主要作用,而对于限制性饮食者来说,他们的饮食行为更多地受到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节食边界的影响,而不是稳定的生理边界。长期限制饮食会导致个体对其正常生理界限的敏感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的节食界限被破坏,个体很容易表现出更多的暴饮暴食,导致节食失败。
3目标冲突模型
目标冲突模型强调限制性饮食者通常有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饮食目标和享乐目标。(StroebeVanKoningsbruggen,PapiesAarts,2013)
节食目标被定义为个人在面临食物诱惑时通过拒绝进食来维持或减肥的长期目标;享乐目标被定义为个体在面对食物诱惑时选择享受饮食以获得心理愉悦和满足。短期目标。这是限制性饮食者所渴望的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
因此,当节食目标占主导地位时,限制性饮食者可以成功抵制食物诱惑,实现成功节食;相反,当享乐目标占主导地位时,个人往往会吃得过多,最终导致节食失败。
4冷热加工模型
冷热加工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类似于双系统理论中的反射系统。它是个人用来实现自己的节食目标的外部食物线索的执行控制功能。
“冷”加工强调个体对食物反应的自我控制和抑制。个人将表现出对能量摄入的行为控制。这种处理主要涉及与抑制控制相关的大脑区域,例如背侧前额皮质(DLPFC)。等待;
研究人员认为,两种“冷热”系统之间的拮抗作用会影响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可能导致个体体重减轻甚至失去控制,导致肥胖风险。
03
限制性进食行为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在禁食状态下,非限制性饮食者在处理美味食物图片刺激时,会触发与饥饿和动机相关的大脑区域更多的激活,而限制性饮食者只会在与饥饿和动机相关的大脑区域中经历更多的激活。在这种状态下的动机。会表现出与低水平饮食加工欲望相关的大脑区域(例如小脑)的激活;其次,在饱腹感状态下,限制性饮食者会表现出与奖励期望和食物渴望相关的大脑区域的激活,例如小脑和眶额叶,岛叶和中央前回的显着激活。
研究人员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限制性饮食者在饥饿时对自身内部的生理信号不敏感,但在吃饱时却表现出更高的食物食欲。欲望(Coletta等,2009)。
与此同时,多姆斯等人。(2011)通过预加载范式发现,限制性饮食者吃少量食物的状态会影响他们对后续食物刺激的反应。他们会对食物线索表现出更高的接近倾向,并且神经影像学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大脑伏隔核的激活程度更高。
另一项研究使用特定食物的时间贴现任务来检查限制性饮食者的食物冲动水平。结果显示,限制程度高的食客在做决定时有更高的时间折扣率,即他们在做决定时的时间折扣率更高。食物表现出更大的冲动性和对即时食物奖励的更大期望,而不是更大的延迟满足。此外,当面对更难以决定的时间折扣任务时,限制性饮食者会表现出更强的背外侧前额叶激活(即时奖励和延迟奖励之间几乎没有区别)。一些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限制饮食。参与者在完成困难的决策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多的认知需求和认知资源消耗(DeboDongetal.2016)。
综上所述,与非限制性饮食者相比,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表现出更高的奖赏敏感性和更低的抑制控制能力。这种无法有效控制进食欲望的现象可以直接用来解释为什么限制性进食者会发展出冲动性进食。
简单来说,吃得少了,饿了,控制不住自己可能会吃得更多。吃多了你会后悔,然后你又会节食,然后你会更饿,然后你会控制不住自己吃更多……等等。如此反复,不胖才怪!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合理饮食。天气变冷了,还是要多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