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心理资讯网

自尊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自尊水平太低)

时间:2023-12-07 16:50:49作者:心理资讯网 分类: 心理疾病 浏览:1000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秋在发展心理学课上昏昏欲睡。突然,老师展示的一张图片立刻把他惊醒了。(也许下一期我们可以用文字告诉你为什么我们更喜欢图片和视频。)

那么这张图片到底是什么?当当!就是这样!

自尊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自尊水平太低)

这是一项涉及全球超过30万人的数据研究的结果。横轴代表年龄,纵轴代表自尊水平。可以看出,从9-12岁到成年早期,个体自尊水平明显下降,在18-22岁之间达到最低点;以及,男性自尊水平在大部分的人生阶段中都显著高于女性(不会吧不会吧,是因为最近常说的男生迷之自信吗?)。

小秋感到很疑惑。为什么我们摆脱了高考的艰辛,开始了丰富精彩的大学生活后,自尊心却不断下降呢?困惑的是,他看到一则关于一名新生在期末考试周期间从建筑物坠落的新闻报道。他仔细想了想,发现自己现在的精神状态似乎比大一时还要好。

研究表明,在本科生中,即18-22岁这个年龄段,高年级大学生的自尊水平相对高于低年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刚进入大学时,自我定位尚未完成。清晰、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当小秋作为大一新生入校时,他意识到大学和高中的教学、学习和考核方式完全不同。

第一次高数期中考试时,他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后来逐渐习惯了大学的自主学习模式。与此同时,大学的课后选择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学生部门、志愿者活动、俱乐部组织等,这些活动与学习之间的平衡也可能是一个挑战。当然,进入大四后,小秋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

这时,铃声把小秋拉回了现实。他转过头,活动了一下脖子,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周围的同学。我看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小A正在电脑键盘上飞快地打字,整理着前半节课的笔记;去年参加创业大赛并获得市级奖项的小B正在和队友们就新创业大赛进行热烈的讨论。被誉为“盐师”的小C正在讲台上向老师询问今后的科研项目如何完善;系里心理系主任小D正在和几位副部长商讨本月系部活动的安排……

小秋回忆,自己无论怎么努力学习,也只能勉强拿到三等奖学金,创业项目没能建立,科研更谈不上,在部门打拼当工具也没能竞选部长。一年。他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一种自卑感和失落感油然而生。他转念一想,这是否也是大学生自卑的原因之一呢?

与中学时期相对简单的“学业成绩比较”不同,大学时期的社会比较更为复杂。社会比较(socialcomparison),是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

Festinger提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定义自己的社会特征(能力、智力等),往往不是根据纯粹客观的标准来定义,而是在比较性的环境中获得意义的,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

将自己与在特定品质上优于您的其他人进行比较称为向上社会比较,这会对自尊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学习成绩上,小秋与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小A进行比较;在创业和科研方面,他与小B、小C相比;在参加学生活动方面,他与心理部部长小D相比……在每个特定领域,他只看到最优秀的同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很可能会感到心理不适,自我感觉良好。尊重受到挫败。

想了想,小秋发现自己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他非常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心理现象,爱思考。也许他能做好心理科普工作,帮助更多的学生,那就太好了!

在小秋的思索中,后半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小秋走出教学楼,想着这张照片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他发现,在一生的发展阶段,女性的自尊水平几乎总是低于男性。为什么?这个现象还是感觉有点奇怪。小秋想起了他的项目组被告知项目未获批准的那些日子。他找了一个同学打篮球,比赛结束后他非常高兴。但同组的女生却总是指责他防守时表现不佳,心情郁闷。我一连几天不高兴。这种差异会影响自尊水平吗?

随后小秋查了资料,发现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中女性的数量是男性的两倍。抑郁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形成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其认知倾向与低自尊非常相似。可能的原因是,女性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反应方式偏向于思考和回忆,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的问题,从而增加了抑郁的易感性。另一方面,男性可能会尝试通过专注于其他事情或进行体力活动来主动分散自己的情绪。

当然,造成男女自尊水平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学术界似乎还没有得出非常明确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小秋看完资料,合上电脑,感慨道:那么,处于人生自尊最低阶段的当代大学生该怎么办呢?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自己还没有复习,还有两份课报告要准备,心里就有些烦躁。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可能容易出现丧失信心、自我否定的情况,从而自我评价变低、自尊感变弱。为了避免压力扰乱生活,我们需要学会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应对(coping)是指对付那些被知觉为紧张,或超过了个体资源所及的、内在或外在要求的过程,可能包括行为的、情绪的或动机上的反应或想法。

进行应对的两条主要途径,分别是问题指向的应对和情绪指向的应对。

以问题为导向的应对方式侧重于要处理的问题和产生压力的事件。这一类对于可控压力源有效,即可以通过行动改变或消除的压力源。比如,小秋因为专业课没有复习而着急。然后他就可以开始计划和复习,改变“因为没有复习而害怕”的压力源。

情绪导向的应对方式集中于无法控制的压力源。这是您可以改变对此事的感受或想法的时候。例如,小秋无法改变他团队的项目失败的事实。这个时候,他就可以把这件事当做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这次失败,他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累经验,以便以后能够进步;而不是因为这次失败。前期的努力都白费了,我一直心疼、自责。

于是小秋就安排好了自己的复习计划,在自习室里完成了今天的任务,心情轻松了许多。然后他回到宿舍,开始写个人自尊发展图的科普文章——。这时,他收到了两个高中好友的微信,三人都在同一个城市读大学。

“小秋,你的生日是下周一吧?周末我们去你学校附近提前给你庆祝一下!”

“嗯?我以为你忘记了。”

“怎么可能!记得带兄弟们去吃好吃的,我们还点了蛋糕!”

朋友们的关心让小秋感到温暖。事实上,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尊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大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他们的自尊就会越强。

社会支持是他人提供的一种资源,告诉某人有人爱他或她、关心他或她并尊重他或她,并且他或她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系和互助的社交网络中。社会支持可以减轻压力造成的损害。当人们有别人可以依靠时,他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失业、婚姻困境、严重疾病和日常生活问题。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还可以促进个人从诊断的疾病中康复并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所以,在这个“人生自尊水平低谷”的阶段,我们不要忘了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呀。

晚上睡觉前,小秋决定把这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并编辑了如下文字:

“进入大学后,我常常感觉我的同学,包括我自己,似乎高中时的状态都比较好。而到了大学,我似乎时不时就会陷入一种失落、迷茫、自卑的状态。”由于种种原因,那天我在课堂上看到了这张图,我其实是释然了。它在告诉我们——这是普遍的,正常的,我们并不孤单。既然这样,不如大大方方接受这个结果。

我想告诉刚入学的学弟学妹们,慢慢适应是可以的;我也想告诉自己,我不必因为无法与最好的人相比而感到自卑。我可以向他们学习,但我不需要强迫自己。凡事力争第一。至少我能很好地写科普文章,这已经很好了。最后,我要感谢给予我关心和支持的人们,希望你们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身边的温暖。我想,无论我在什么年龄,我都会接受生活的全貌,并继续努力。大家晚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